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一样的家国,一样的变化

发布者:房丽华 [发表时间]:2009-09-17 [来源]: [浏览次数]:

昨天我又去逛了新百、华亿和联华等商场,买回了两大袋东西,有清凉可口的消暑食品,有价格式样皆好的夏季时装,这要放在我小时候是想都不敢想的。

小时候的我就是最喜欢穿新衣,可爸爸一年至多能给我添置上两件新衣服,那是在过年的时候才有的,而且还是一般的平布。平时只能是缝补过的旧衣,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老三接着穿。吃的更是没法和现在比。记得我家所在的生产队,劳动效率比周围的队要好些,但也不能做到每天“一干两稀”,更不用再想什么肉食品的了。肉蛋的供应更是凭票的,我家有个亲戚在食品站,家里来了客人或是什么特殊情况,找他搞点肉票蛋票还是行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为了能买到,常常起早就得去十几里之外的食品站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一直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的,这样的提心吊胆我是最不会忘记的。听妈妈说,刚建国那会儿,买什么东西都有指标,得计划着。比别人家多几张粮票布票都能高兴好久。以前的人吃粗粮是没办法,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吃粗粮也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养生之道了。我就是出生在六七十年代,那时物资极度匮乏,兄弟姊妹五个,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

九十年代初,我开始工作了,这年的春节,我家的老屋年久失修,又多年不曾居住,破烂不堪,于是爸妈决定把它连同老屋周围的树木一同卖给了我家的邻居。

我家的老屋始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六开间,土坯墙体草木顶,当年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它冬暖夏凉。草屋里的日子是快乐的,到处充满欢乐的笑声,我们在幼稚和贪玩中享受着童年。那时我的家境不是太景气,家里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家俱,却有一盏马灯,听爸爸讲是爷爷分家时给的。因为没有过多的钱买洋油(那时在我们农村老家管煤油叫洋油,管火柴叫洋火。)大部分时间里,马灯都闲置在那里。

我们农村的孩子趁天没有黑,就已经把作业写完啦,然后呼朋唤友的来到稻田中间开辟的晒场上,捉谜藏,狼抢羊,虽然不像现在的孩子一样可以看电视、上网、打游戏,但那时我们自己即兴发明的游戏玩起来倒也天真快乐。记得我八九岁的时候,年还没有过完,我们小孩子整天就是玩。那次,我们正在晒场上跳皮筋,天突然阴了,转眼间,豆大的雨点借着风势狠狠地抽打着我的脸!大家都匆忙地往家跑,我当时可能跑得急,一不小心就滑进路边的田沟里,等我从沟里爬出来时,满身都是泥水,淋淋漓漓的,更可惜的是那天我穿的还是新衣服,不曾洗过,可第一次就洗了泥水,看看自己的新衣服弄成这样,又难过又害怕,不禁哇哇的哭了,呆呆地站在雨中也不敢回家。可能是其他的小伙伴告诉了我母亲,黑暗中的我正害怕时,只见雨中一团亮光朝我这边移来,心里巴望着是妈妈来接我的,待走近了,看见的正是妈妈,我竟停止了哭。妈妈手里拿着我家的马灯,借着灯光,看见密密的雨水斜织着,把妈妈的头发和衣服全打湿了。妈妈心疼地说:“傻孩子,你怎么还不赶紧回家,呆在这干什么?”说完,拉着我就往家跑。

我衣服虽然全湿透了,但在心里有一团火,暖暖的,一如妈妈手里提着的那盏马灯散发的能量;那盏马灯燃烧的不是洋油,分明是母亲的一颗心,一份爱!

后来,我考上了县里的一所重点中学,爸爸也调动到这所学校教书,由于功课和路程的原因,吃住都在学校,基本上是一周回家一趟。我家离学校将近有30里的路程,途中还要经过一条小河,每到周六下午放学后,我就背着书包随爸爸步行回家。夏天还好,到家天还不黑;要是赶到冬季,每次到家基本上天都已经黑透,要是遇到恶劣天气,等渡船的时间过长,回家就更晚了。我们每次走到村口时,总会看到一个坚毅的身影站在风中等待着,和她做伴的就是那盏马灯,这就是我的母亲。再忙,她到周六都会准时出现在村头,就像一坐灯塔,给归航的船儿带来一线光明,哪怕很微弱的一点,对于一个走黑路的人,就是莫大的期盼。

风有时很大,还伴着雪花,母亲一颗等待的心是火热的,她总想第一时间给我以温暖,给我以坚信,每每这时,我的心里总是充满一种说不出的感激。虽然马灯的光线不是太亮,在我眼前仿佛就是一个光明的世界,这光亮里注满了伟大的母爱。

时光荏苒,如今,老屋早已完成了使命,那盏伴随妈妈风雨多年的马灯也失去了它的照明功能。我已经从当年的顽皮孩子成长起来,参加了工作,拥有了自己的家,家里的电器基本上都添置了,也基本上不需要风里来雨里去,即使需要走夜路,也是打的或是用其他更先进的照明工具,但我依然留念那曾经带给我愉悦的老屋,小心翼翼地珍藏着那盏马灯,这盏马灯虽然古老,但有一种情结,留在内心深处。这盏马灯,让我可以看到快乐的童年;这盏马灯,让我可以品味伟大的母爱;这盏马灯,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小家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而自己经历的只是千千万万国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八年十年,三十年六十年,于历史的长河中都只是短暂的一瞬。六十年前的十月,残破的中国大地,五亿四千万中国人,一句天安门下微弱但让世界听得真切的诺言,叩开历史的新一段征程。那时的人们高唱着“东方红,太阳升”,高喊着“毛主席万岁”,想必是发自肺腑的狂欢呐喊。无论新中国走过多少弯曲的路,只能说,她没有先例可以参照,只能探索,从重围里杀出一条血路。对于家国的变迁,我心存感激,心存敬佩,心存感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真可谓一日千里。如今,改革开放为祖国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由于祖国的强大,香港和澳门才回到祖国的怀抱;由于祖国的强大,全世界水电工程规模最大的长江三峡工程才得以建成;由于祖国的强大,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得以在中国举行;由于祖国的强大,中国奥运健儿从金牌零的突破到北京奥运会金牌列世界第一;由于祖国的强大,“神舟五号”“神舟六号”才得以陆续升天……

2008,注定被历史浓墨重彩的一年。多少悲壮,多少感动,多少梦想,多少光荣,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写进了共和国的历史画卷。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沉着,统揽全局,驾驭各种困难和复杂的局面,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蓦然回首间,东方巨龙已腾飞了千年,新中国已走过了六十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历史里曾经记载着的变迁,从黑白渐渐变成彩色,从模糊的轮廓一点点清晰起来。

未来,无数个微小如我的叠加,汇聚成暗涌的力量,将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